《梦里自知身是客》
《梦里自知身是客》小说免费阅读
不曾想到,熊慧和柳林子因为佩戴着式样新颖,颜色明快的“围脖风雪帽”在同学、朋友间穿梭联络,竟然吸引来了不少的羡慕者。他们追着熊慧和柳林子打听这款风雪帽的来路,并请求代为购买。商品信息随着佩戴人的增加而发散,每天都有人通过两人的同学朋友找上门来求购。弄得两人应接不暇,每天都会被动销售出去好几件!
所以蒋雪梅每天出去见熊慧和柳林子两人,既是收货,也是送货。
这种小帽热销现象证明,不管什么环境、什么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与追求永远不会停歇。
在物质贫乏年代,老百姓能见到的新鲜美好的商品实在太少。谁要能先知先觉地玩出点“花活”,当然会受到社会的热烈追捧。“风雪帽”还没有正式上市就爆火,就是人们追求新奇、向往时尚的最好例证!
事后总结,蒋雪梅的一个“送帽举措”,误打误撞地成就了一件成功的广告案例。她无意中找到并使用了最为适合的广告模特;这一对最好的广告模特又在无意间把她们自己变成了行走的广告载体;她们的这种“以身示范”的广告行为,又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最能接受的广告形式。于是,在发布人、模特和广告载体以及广告受众都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广告效应却爆发出来。
正所谓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甚至连熊慧在百货公司工作的妈妈,都在自己女儿手里拿走了几件,说是要带给自己同事的女儿。
这不经意的友善举动,触动了灵智,打开了蒋雪梅的脑洞。她马上意识到营商过程中的广告行为、广告载体与市场效应间有着无比神奇的逻辑关联,只要用对了方向,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心得体会启发了蒋雪梅的商业智慧,丰富了她的经商经验,形成了她日后基本的营商理念。
由于熊慧和柳林子在无意之间启动了“帽子市场”,一时间“围脖风雪帽”成了供不应求的紧俏货!在无形市场的催促下,蒋梦言和老五老六停了手里的其他活计,全力以赴的配合四姐做合拢组装工作。四姐手快,每天能做**件。蒋梦言手笨,如果跟四姐并肩做活,连四姐的一半也是赶不上的。
不得已而**。为了赶工他回房关门,将工作带进空间,练琴、看书、书写对联、组装帽子,轻轻松松一天做出十几件来。
就这样边做边卖,到一月二十八日,五天时间,仅通过熊慧和柳林子的销售线路,就已经卖出去了六十多件。
熊慧和柳林子每售出一件,可以得到两毛钱的提成。加上每人五元的组长津贴和亲手编织的分片工钱,这两人在八天时间里,每人各得了十五块多钱。可以说收获满满。
二十八日晚,蒋雪梅要去收回最后一批的散片。蒋梦言让她她告知熊柳两人,所有散片订单全部结束。
“为什么不继续做了呀?好多人喜欢呢!”蒋雨竹在一旁问。
蒋梦言解释说:“等这几天一过,聪明人的仿制品马上就回出来,而且会比咱们的货便宜。这不是说咱们的成本没有控制好,而是仿冒者一定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叫过犹不及!所以,咱们现在就立即刹车。通过三天练摊,把手里的存货清空,咱就轻松愉快地过年去!”
许奶奶十分赞同蒋梦言的决策,称赞他是一只狡猾的“小野猫”。
姐弟四个忙不过来,许奶奶就自告奋勇承揽了一日三餐。每天烧煮收拾完之后,她还要自动加入到织帽阵营当中,乐此不疲。
一家人在“织帽战壕”中努力工作,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留下下了辛苦又甜蜜的共同记忆。
二月一日,贺哑巴一早就过来帮忙,他用三轮车将货品物件拉到了市场。蒋家姐弟就在“黄鳝摊”的原址上,拉起一幅“雪梅风雪帽.梦言新春联”的背景标语。标语的下面,是用竹竿撑起来的可以挂搭商品的横向线绳。左边,挂满了蒋雪梅编织的“围脖风雪帽”;右边,挂满了蒋梦言书写的,红纸墨字的新春联。
在摊位的前面,是三位管理员叔叔支援过来的两张办公桌。右边的桌子,是蒋梦言现场书写春联的台面;左边桌子,是蒋雪梅摆放货品,供顾客挑选的台面。
布置摆弄好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