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放心,我超会做官》
《陛下放心,我超会做官》小说免费阅读
她眉头微蹙,走了过去。
“住手。”
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威严。
女子闻声回头,目光在看清她的瞬间,微微一滞。
随即,她眯了眯眼,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哟,这不是朝廷上派下来的大官吗?怎么有空跑到这乡下来了?”
她的语气阴阳怪气,带着几分讥讽。
关宁神色未变,只是目光落在她身上。
女子约莫二十出头,五官端正,眉眼锋利,肤色较常人更深,显然是常年日晒之人。
而她的眼神——带着掩饰不住的怒意和不屑。
关宁静静看着她,片刻后开口:“你认得本官?”
“怎能不认得,这么威风凛凛的样子,来我们村干什么?别以为我会信你们!”女子轻哼一声:“朝廷上来的大官怎么会管我们这些乡下人的死活?不过是来做做样子罢了。”
关宁未作声,只是目光沉沉地看着她。
她忽然发现,这女子的愤怒,不像是单纯地对老者生气,更像是……对整个朝廷的不满?
她心念微转,沉声问道:“何出此言?”
女子嗤笑:“还问?你们这些当官的,哪一个不是两面三刀?表面上说得好听,什么‘体察民情’、‘赈济灾民’,可真正落到我们头上的,有几个铜板?”
她指了指四周破败的房屋,目光冷然:“你看看这些地方,朝廷的赈灾银呢?分水县令大人呢?他吃得倒是挺香,可我们呢?就算有口粥喝,也是自己去施粥棚排队要来的,靠你们?”
关宁眸色微深。
她抬眼望去,发现四周已有不少村民围了过来。
他们站在不远处,默不作声地看着她,有人眼中带着好奇,有人却满是防备,还有人,和这女子一样,眼底是深深的怨怼。
那种怨怼,并不是单纯的灾后苦难带来的不满,而是一种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情绪。
关宁心中微微一沉。
她静静地看着女子,半晌后,忽然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显然没想到她会问这个,微微一怔,随即冷笑:“问这个做什么?你要上奏一本,说我对朝廷不敬?还是说要押我入牢:”
关宁的目光依旧沉静,未曾被她的挑衅激怒。
她淡淡道:“我只是在想,你这样能说会道的性子,若是能当官,大概比本官更适合做这差事。”
女子一愣,随即嗤笑:“我一个乡下女人,能当什么官?在你们这些大人眼里,我们不过是低贱的泥巴罢了。”
她的语气虽嘲讽,眼神却闪过一丝异样的情绪。
关宁看在眼里,心中已有几分判断。
这女子,恐怕并非真正厌恶朝廷,而是对一些的不公充满愤怒。
见关宁神色如常,女子神色微僵。
她咬了咬牙,低声骂道:“狗官就是会说话。”
关宁轻轻一笑:“承让。”
女子狠狠瞪了她一眼,似乎对她这副不急不恼的样子感到烦躁。
她摆摆手:“行了,你们爱怎么查就怎么查,反正查完也是走走过场,反正我们也不指望你们这些人能真正做什么。”
说完,她转身就走。
关宁看着她的背影,神色未变,却缓缓握紧了袖口。
她意识到——
这里的百姓,不仅仅是受了灾,而是在灾难之前,就已经对官府、对朝廷失去了信任。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
那女子大步流星地走远了,扬起的尘土渐渐落定。
关宁收回目光,正要转身,却见那位被拦下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来。她衣衫陈旧,身形瘦削,满是皱纹的脸上透着一股乡间妇人的坚韧。
“大人……”她略显局促地开口,声音低哑,带着些微颤抖。
关宁垂眸看她,轻声道:“何事?”
“大人,她是我的孙女,叫明英。”那老者叹了口气,目光追着那女子离开的方向,眼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明英她……唉,大人莫怪,她就是这般性子,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比谁都惦记着这个村。”
关宁听着这话,目光微微一动:“她为何对朝廷如此怨怼?”
老者闻言,脸上的神色顿时黯淡下来,似是心有千斤重担。她轻轻抬手,擦了擦眼角的皱纹,叹息道:“她是在和我怄气呢……”
“怄气?”
“大人,我是这东乡村村老的妻子。”她缓缓说道,语气透着几分疲惫。
东乡村原本是一个富裕的村落,但这些年赋税一日比一日重,近些年因雨水灾情,收成越来越不好,日子过得越来越难了。
可前些日子,老者的老头子……也就是村老,因着替乡里人出头,没撑过去,走了。
关宁神色微微一滞。
老者眼中泛起浑浊的泪光,声音微颤。
村里人敬重他,也敬重她这一把老骨头,便让她暂且当着村老,继续管着这东乡村。她也便接管了下来,但村里缺粮缺钱,她也只能把自己的棺材本拿出来,能填多少是多少……
她说到这儿,眼底的悲怆更浓了几分,语调却依旧平缓,像是这些事已然深深烙在骨血里,成了她每日醒来都要面对的现实。
“可棺材本到底有限啊,我这把老骨头总不能真把自己埋了才能管这个村吧?所以,我正准备进县里,去找县令大人讨个说法,看看能不能求求大人缓缓时岁,等东乡村好一点了再纳,哪怕晚是半年……”
关宁听着,心脏不受控制地紧了紧。
她脑中浮现出昨日在县中所见的景象——分水县城的百姓虽然穷苦,但至少还有饭吃,而这些乡下村落,显然情况远比她之前想象的更糟糕。
可是……
朝廷对灾区绝不会有苛政!
自灾情发生以来,皇帝下旨,所有受灾地区赋税减半,官府更是拨下赈济粮,供灾民度过难关。为何东乡村的百姓,依旧生活如此艰难?为何村老会因为“替乡里出头”而丧命?
关宁心下一沉,忽然道:“村老可有账册?”
老者一愣,旋即点头:“有的,大人随我来。”
***
她转身带路,步履蹒跚地走向村口的一座低矮土屋。
关宁跟在她身后,目光扫过四周——屋舍破败,木门摇摇欲坠,墙角的泥土都被雨水冲刷得露出了夯土层,甚至有几块砖已然松动。
推开门的刹那,一股潮湿与腐朽的气味扑鼻而来。
屋内光线昏暗,惟有一张旧木桌立在堂屋中央,上面放着几个粗瓷碗和半盆冷掉的稀粥。
就在这时,一道轻微的木柴碰撞声传来。
关宁循声望去,只见门侧站着一道身影——正是方才离开的明英。
她手中握着一柄斧子,脚下是一截被劈开的木柴,显然是在屋外干活,见到关宁跟着祖母进屋,动作顿时停住,眼神冷冷地看过来。
那双眼睛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防备与不信任。
关宁目光淡淡地扫过,却没有理会她,只是微微颔首,然后看向老者。
老者从屋内摸出一本陈旧的账册,双手递过来:“大人,这是东乡村这些年的收支。”
关宁接过,翻开细看。
账册上的笔迹工整,清晰地记录着村中每年上缴赋税、购置粮种、灾后支出等等。
她的手指缓缓划过纸面,目光沉静地扫视每一行字。
不多时,她抬头,神色微沉:“朝廷的赋税,并未增加。”
老者点点头:“是啊,朝廷的赋税一直是这些年里固定的,并没有变重。”
“那为何东乡村的百姓会愈发难以度日?”
老者听到这话,神色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叹道:“大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